【案例背景】
本案将以上海市夏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成功救治一起男性戒毒人员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例,总结和归纳戒毒场所危急重症处置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危急重症处置流程和标准提供参考借鉴。
【方案制定】
一、评估身体状况
戒毒人员陆某某,男,41岁。入所体检未发现异常情况,且戒毒期间身体状况较好,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
20XX年X月X日18时许,民警巡查时发现,陆某某在生活区组室看电视时坐姿不正、斜靠于床上,感觉情况有异常的民警及时探查,发现其脸色惨白,呼吸急促,满脸是汗,遂立即送其至所医务室就诊。医生接诊后,陆某某自述头痛难忍,在生活区呕吐过,现在还是伴有恶心的感觉。医生体检初诊“头痛4小时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怀疑患脑血管病变,判定情况紧急,建议立即转送社会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二、启动应急预案
鉴于患者病情危急,民警第一时间向大队、所指挥中心、值班所领导汇报,启动危急重症抢救应急预案,于发现异常情况20分钟内,驱车赶往社会医院。同时,大队立即联系应急警力出勤,前往医院进行支援,并做好与院方的沟通协调、证据留存等相关工作。到达社会医院后,民警立即根据医嘱,安排陆某某进行相关医学检查,经头颅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面对紧急情况,医院立即将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留院进行抢救,予以止血、抑制血管痉挛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抢救,陆某某暂时脱离危险,并在重症监护室继续观察。次日凌晨,医院根据陆某某的病症,出具了《病情证明书》及《病重通知书》。
三、愈后康复良好
经过及时送医和全力救治,患者转危为安。整个抢救过程中,民警和医生积极配合,适时给予心理、情绪支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并严格遵照医嘱安排服药、饮食、休息等。目前,该患者情况稳定,为接收帮助陆某某更好的接受治疗,已办理所外就医并变更社区戒毒。
【实施情况】
一、迅速反应,初诊准确
20XX年X月X日18时许,戒毒人员陆某某在房间内感到头痛难忍,并伴有呕吐,现场巡查民警在岗履职尽职,观察仔细,及时发现陆某某的异常情况;所内医生对于戒毒人员患病特点和心血管疾病谙熟,对患者“因头痛4小时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的症状有所警觉,初诊“患者主诉:头痛4小时伴恶心呕吐一次,头痛呈持续性,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以往无类似发作史,无发热、外伤史。体检;一般情况可,神清,对答切题,P76次/分 R 20次/分 BP 130/76 mmHg 颈抵抗不明显,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伸舌居中,心律76次/分 律齐 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全腹平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肝、肾区叩痛(-),四肢活动自如、无浮肿。”所内医生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通知大队民警,配合大队启动危急重症抢救应急预案,确保及时将患病人员送往社会医院抢救。
二、处置得当,应急迅捷
当时,根据患者病史和体征,虽然无意识障碍、无颅神经瘫痪及单肢瘫痪或偏瘫痪体征及明显脑膜刺激症状等,但应排除脑血管病变。医务室及时与大队沟通,大队立即上报所指挥中心及值班所领导。在大队向上级汇报的同时,医务室医生立即采取初步救治:静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造成窒息,安慰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并做好应急救治措施。
在所内下达立即启动戒毒人员危急重症救治应急预案后,各相关部门即刻行动起来,立刻安排急救车辆前往二号门待命,一、二道门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车辆的进出,确保急救通道畅通。在确认押送民警、防暴队员和戒毒人员警戒具均到位后,随即启动绿色急救通道,简化手续放行,从陆某某初诊到出发至社会医院急诊仅二十分钟。
三、生命为大,勇担责任
按照应急预案,陆某某被转送至社会医院急诊,经头颅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即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抢救,予以止血、抑制血管痉挛等对症支持治疗。
此时,离社会医院最近的民警,不顾下班后正在陪伴的家人,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医院加强警戒力量,替换值班民警回所,有效缓解所内值班警力紧张情况。值班所领导一面时刻关心戒毒人员情况,一面协调大队警力,为做好后期陪护做好准备。
次日凌晨,社会医院南院根据陆某某的病情,出具了《病情证明书》及《病重通知书》,并需要安排住院作进系统的检查和治疗。由于转入医院住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必须签收病重通知书,而病重通知书又必须由病人家属签字,但刚刚取得联系的陆某某的家属一时无法及时赶到。在戒毒人员性命攸关的重要时刻,经所领导集体研究后,大队领导在病人家属一栏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陆某某病情稳定之后,忙了一夜的民警虽然感到疲累,但病人身份特殊,于是分两班在病房内外的板凳上轮换陪护,稍事休息。同时,民警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告知病情和救治情况。正是这一系列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置,挽救了戒毒人员的生命。
四、关怀备至,温暖心间
由于陆某某所患属于心血管疾病,为防止走动、颠簸等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进一步恶化,民警为陆某某借来轮椅,轮流推着他前往各科室就诊、检查,扶着他做CT、做血检。
陆某某病情稳定后,转移至社会医院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期间,民警尽职尽责,与社会医院主治医生做好沟通,确保患者得到较好的后续治疗。同时,大队民警在陪护期间,经常予以心理支持,做好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给予情感慰藉。后来,根据局、所相关规定,鉴于陆某某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其办理了变更社区戒毒措施的手续。家属在患者出院后,还特意送来了锦旗感谢我所民警和医生为挽救陆某某生命所做的一切。
【效果与反思】
一、高度负责,准确预判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十分凶险的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临床上及其危险。在整个诊治过程、转诊、抢救过程中,一线民警观察仔细,主动向医生反馈病情,及时送医就诊,卫医务室医生对病情判断正确,处置转诊迅速。在所领导的统一指挥下,民警和医务人员相互协作操作严谨、高度负责和专业过硬的作风为该病例的妥善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统筹合理,紧密协作
该患者起病急,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进展和变化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危及生命,属临床危重急症,面对严峻挑战,在整过处理过程中民警和医务人员始终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归根到底是应急预案安排合理,大队、医务室和指挥中心紧密协作,处置合理,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争取了时间。与社会医疗机构合作开辟的“绿色通道”在此病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得到高效及时的救治。
三、及时总结,重在预防
该患者因头痛4小时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而就诊,当时正是初夏季节,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患者入所体检时未发现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病史,初诊时患者只有部分相关的体征,却没有相关病史支持,非常容易误诊,我所医生根据体征发现症结和初步得出结论,从而使病人最终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因此,对病人的检查务必做到细致认真,不要被病史所迷惑,当病史和体征不相统一时,要抓住矛盾的主要问题。在日常教育中要加强健康常识教育,提高戒毒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对健康状况进行自我关注。从本病例中,值班民警和值班医生对其异样的症状和体征有所察觉,并及时转送医院,使病人转危为安,得到及时救治。
四、知难而上,寻求改进
戒毒人员是病人,且不少具有疾病潜藏深、发病急和难预测、难把握等特点,这对场所的医疗工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我们又肩负着确保场所安全稳定的重任,一旦突发危急重症病人,需要寻求社会医疗资源,对戒毒人员离所就医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的兼顾所内所外需求,落实相关制度、警务配置、人员统筹等也将是今后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提升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