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梁先生来电咨询,称其13岁的儿子小梁在浏览某游戏相关信息时,发现游戏主页下方有人宣称添加微信即可免费领取“完美世界”游戏的限定皮肤。小梁信以为真,添加了蔡某的微信,并遵照对方指示扫描了领取皮肤的二维码。然而,接下来出现的警告页面却让小梁大惊失色——页面显示“检测到该账号涉嫌盗刷皮肤,若30分钟内不解除封禁,你的账号将被封锁,同时你将面临20000元的罚款,并且你的父母将可能面临两年的牢狱之灾。”这一荒谬的警告让小梁感到极度恐慌,他急忙向蔡某求助。蔡某则谎称这是因为小梁的手机设置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模式,需要联系专业人员来解除。在蔡某的诱导下,小梁将父亲支付宝账户内的1万余元全部转入了蔡某提供的账户。蔡某在收到钱款后,便失去了踪影。
梁先生询问,未成年人遭遇此类网络诈骗时,应如何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
律师解答指出:蔡某与他人勾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自媒体平台针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他们分工明确,以免费领取游戏装备为诱饵,利用青少年涉世未深、易于轻信他人的特点,通过视频聊天等手段,诱骗多名被害人使用其父母的网络支付账号进行转账,以支付所谓的“未成年防沉迷模式解除费用”等名义的钱款,从而非法获利。此类行为数额较大,已构成诈骗罪。
因此,梁先生可以陪同小梁前往所在辖区的派出所报案,以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同时,也提醒广大未成年人及家长,在网络世界中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诱导和欺骗,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案例提示
12348律师提醒: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活动日益猖獗。部分犯罪分子更是瞄准了未成年人群体,利用“付费解除防沉迷系统”等虚假说辞作为诱饵,企图对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实施精准诈骗。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未成熟,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往往容易成为这些不法分子的目标,轻信其谎言而上当受骗。
因此,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应提高警惕,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家长应加强对孩子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引导和监督,教育孩子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更不要随意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同时,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工作,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打击网络诈骗犯罪。